推广 热搜: 运输  机动  汽车  公司  废旧  机动车  成都市  摩托车  交通运输  供应 

关注!河南疾控最新提示→

   日期:2024-06-05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j5u4j9.riyuangf.com/mobile/news/20119.html
核心提示:6月气温明显升高,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率增加,高温和潮湿环境易于各类病原体的繁殖传播和蚊虫滋生。端午假期临近,民

6月气温明显升高,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率增加,高温和潮湿环境易于各类病原体的繁殖传播和蚊虫滋生。端午假期临近,民众外出旅游、探访亲友、外出聚餐活动频繁,加大了疾病传播的风险。河南省疾控中心专家在此提醒广大居民本月重点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百日咳、猩红热、登革热、布病、手足口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重点提示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前我省新冠疫情持续保持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JN.1变异株为全省优势流行株。气温上升,人员流动及聚集增加,面临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趋势。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

防护措施:

1.注意个人防护。居民日常出行,应坚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保持社交距离。聚餐聚会时,要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有出游需求的民众,出行前要密切关注目的地的传染病流行情况,返回后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2.合理用药,按需就诊。居民感染后,要根据自身症状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减少与同住人接触,按照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健康监测,如病情加重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2、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典型特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咳嗽、打喷嚏等将细菌播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该病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两季多见。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其中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

防护措施:

1.规范接种疫苗。我国目前对适龄儿童实施4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免疫程序:在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包含百日咳菌体抗原、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

2.及时就医诊断。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咳嗽持续2周以上、伴有痉挛、程度剧烈,眼睛充血,或身边有类似病例后自己突发咳嗽,应主动就医,及时治疗,减少传播。

3.做好日常防护。在百日咳流行季,尽量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在公共场所注意戴好口罩,避免跟咳嗽患者接触,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勤洗手、适当锻炼、清淡饮食,提高自身抵抗力。

3、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峡炎和皮疹,而且病程中还可能出现变态反应性并发症。空气飞沫是主要传播方式,但少数病例也会通过密切接触、皮肤创伤处或产道传播。该病常在冬春季和温带地区流行,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

防护措施:

1.室内消毒通风。居家时定期定时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每天至少进行三次以上操作,平时也要对家具等生活用品进行消毒。猩红热多发人群是五到十五岁儿童,家长要将儿童玩具等亲密接触的物体定期消毒。

2.坚持隔离。猩红热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病症流行期间减少外出次数,戴口罩,可以有效避免与患有猩红热病症接触。如果感到任何身体不适,或者发现有类似猩红热症状时,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3.保证个人卫生。预防猩红热最关键的措施就是注重个人卫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对自身的贴身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外出后回家时要清洗暴露在外的皮肤,脸部和手部要重点关注,防止病从口入。

4、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期,病人在感染后1-14天即可出现症状,常见症状有发热、严重头痛、眼球疼痛、肌肉痛与骨关节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此病利用蚊虫作为传播媒介,因此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

防护措施:

1.灭蚊措施。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实施全面有效的防蚊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采取物理性或化学性的驱蚊剂、安装纱窗等措施以减少蚊子叮咬机会。

2.穿戴长袖衣物和裤子。长袖衣物和裤子可以覆盖手臂和腿部,减少暴露于蚊子的皮肤面积,从而降低被叮咬的风险。在蚊虫活跃的时间和地点,建议穿着长袖衣物和裤子以保护自己。

3.环境整治。登革热病毒在潮湿且未经常使用的容器中繁殖迅速,环境整治可破坏其滋生条件。定期清理家中积水并密封所有可能积水的容器是必要的。

4.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蚊帐、驱蚊剂等个人防护用品能有效防止蚊虫叮咬,从而降低登革热病毒感染几率。在蚊虫活动频繁的区域,推荐使用蚊帐或涂抹驱蚊剂来保护自己。

5、布病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布鲁氏菌可经破损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传染,多发生于春末夏初或夏秋之间,牧区牧民、兽医、屠宰工人、乳肉皮毛制品加工人员等为高危人群。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异地调运牛羊肉需求增长,加大了食源性感染布病的风险。

防护措施:

1.羊只饲养、放牧、交易、屠宰等职业人群要注意日常个人防护,患病后及时就诊。

2.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任何动物,特别是来历不明动物。

3.不吃未烧熟煮透的肉、蛋、奶等动物产品。选择新鲜、安全的动物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6、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我省每年一般在13~15周疫情开始上升,4~6月为发病高峰。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只有极少数患儿病情恶化迅速,会出现并发症,如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防护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卫生。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2.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特别是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并对家里地面、桌面、门把手、床围栏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3.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4.儿童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儿童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托幼机构、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做好室内通风消毒工作。如果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要立即报告当地疾控部门和教育部门。

7、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患者进食的食物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或食物含有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它是食源性疾病的一种。六月随着气温升高,细菌繁殖速度增快,加之假期外出就餐人员增多,大大提高了食物中毒的发病风险。

防护措施:

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食品。尽量不购买散装食品。

2.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重视加工凉拌类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尽量每餐不剩饭菜,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等要洗手。

原标题:《关注!河南疾控最新提示→》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http://j5u4j9.riyuangf.com/news/20119.html    迅易阁 http://j5u4j9.riyuangf.com/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