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超30万亿元!最新解读来了
2024-06-04 16:35


历史性时刻!

公募基金规模首破30万亿元大关

中国基金报记者张燕北 曹雯璟

公募基金发展再迎里程碑,总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

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公募基金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规模持续增长,最新规模站上30万亿元关口。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是经济复苏、资本市场制度完善、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长、行业创新与多元化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公募基金行业仍有望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势头。

多重因素助力行业规模驶入“快车道”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0.78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11.52%,这也是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迈入30万亿元大关。

回顾公募基金自1998年诞生以来的发展历程,2017年6月,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元。仅仅4年后,2021年1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达到20.59万亿元,首次突破20万亿元大关。从0到20万亿元,公募基金用了22年时间,而从20万亿元到30万亿元,仅用短短3年零3个月。显然,近年来公募基金规模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此次公募基金规模站上30万亿元关口,是经济复苏与资本市场表现、政策层面的完善、居民财富管理与理财需求增长、行业创新与多元化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公募基金近年来进入发展“快车道”,与经济复苏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紧密关联。国泰基金表示,近年来,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理财打破刚兑、资管产品开启净值化转型,公募基金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成熟期。尤其近十年来,资本市场的扩容为公募基金提供了跨越式增长的机会。与此同时,经济复苏强于预期,股市有所表现,债市一季度仍演绎走强态势,带动投资情绪提振,流向公募基金。

第二,居民财富管理与理财需求的增长,是行业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的不竭动力。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汪璐表示,“公募基金一直以来以践行普惠金融、服务亿万家庭财富增长为目标。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增加,财富管理需求不断提高,促使公募基金行业在规模上进一步发展。”

盈米基金研究院权益研究员聂涵的观点类似,他认为,“一方面,从长期因素来看,公募基金是一个重要的普惠金融产品,随着居民财富的持续积累,财富管理需求也在持续增长,这是带动公募基金行业规模近几年快速增长的根本因素。”

另一方面,理财净值化和房地产调整之后,居民资金再配置的趋势也推动公募规模增长。聂涵、天相投顾均表示,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改造、存款利率下滑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等背景下,居民财富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公募基金具有透明度高、监管严格、门槛低等特点,吸引资金流入。

第三,监管对政策层面的完善促进公募基金规模走高。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天相投顾均指出,证监会出台的降低公募基金费率,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等有利行业长期发展的引导政策,加速了公募基金规模的良性增长。

其次,行业创新与多元化发展,也是推动公募规模不断走高的重要因素。汇丰晋信基金指出,近几年公募基金行业在传统的股票和债券基金之外,紧贴投资者实际需求,推出了许多创新产品,包括同存基金、养老FOF、REITs等,更好地满足了投资者的当下财富管理需求,也使得公募基金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理财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1月以来,我国公募基金规模稳步增长。今年1月至3月,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分别为27.36万亿元、29.30万亿元、29.20万亿元。这意味着,与1月底相比,公募基金规模在3个月内增长超3万亿元;与3月底相比,公募基金规模在短短1个月内增长超1.5万亿元。

固收类产品担当增长主力军

公募基金最近一波规模增长之下,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成为主力军,而权益基金规模增长乏力。

分品种来看,货币基金是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绝对主力。与去年年末相比,货币基金规模增长2.16万亿元,远超其他品种。而混合型基金相对有所缩水,减少6%。

若与两年前相比,资金持续从主动权益基金流向固收类基金的趋势更加明显。混合型基金总规模从5.70万亿元降至3.72万亿元,减少近2万亿元,降幅约35%。而在同期,债券基金规模增长约47%,货币基金规模增幅约34%。

截至今年4月末,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规模合计达到19.57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二。对此,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称,权益型和固收型产品这种阶段性的规模波动,主要是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随着市场波动而波动有关。2024年市场虽然整体有所上涨,但整体涨幅不高且波动依然比较大,从而使得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仍然处于较低的位置。投资者对股票市场风险的规避驱使资金更多涌入了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这些风险相对较低的产品。

“这种结构上的差异,背后也反映的一个趋势是,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以及市场逐步成熟,投资者开始越来越关注收益的确定性,风险偏好开始降低,减少了对高回报的追逐。”聂涵表示。

汇丰晋信基金指出,权益基金规模的起伏实际上是公募基金行业的常态。从2001年到2023年,权益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占全部公募基金的比例经历了多轮起伏,从最初的绝对主力,到2005年只占一半,再到2007年重回90%以上,随后逐步震荡回落,2018年一度只占17%,2021年又回升至1/3以上,截至2023年末这一比例为23.05%。过去20多年里,权益类产品占比的变化趋势,一方面与A股市场的波动周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公募基金可投资资产的日益丰富和居民资产配置需求的日渐多元。

尤值一提的是,低利率和净值化时代背景下,以货基和债基为代表的固收类产品凭借其较高的持有体验吸引力日益凸显。

姚旭升称,通过市场数据分析,个人投资者偏好货币基金,而机构投资者更加偏好持有债券基金。这是由于存款利率的大幅下降,货币基金的收益相对于存款更有优势,促成了居民存款向货币基金转移的趋势;而债券基金收益持续走牛,净值波动较小,能够有效规避当前权益市场的风险,契合了当前机构偏向配置稳健型产品的需求,对机构资金形成了较大的吸引力。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业绩、风控、服务三者相辅相成

让投资者赚到钱是行业的重要使命。新的时代背景下,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与完善,也对公募行业投资业绩、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方面提出了全新要求。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投资业绩、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三者相辅相成,达到这三者的平衡,公募基金的规模增长才会水到渠成,后期增长才更有质量、更可持续。

德邦基金表示,公募基金公司的稳健发展,投资业绩是根本,风险管理是前提,客户服务是基础。优秀的投资业绩能够增强客户信心,促进客户服务的质量提升。严格的风险管理能够保障投资业绩的稳定性,增强投资者的安全感。高质量的客户服务能够加深投资者对基金公司投资理念和风险管理能力的理解,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这三者互不矛盾,相辅相成。

天相投顾指出,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0万亿元创新高固然可贵,公募基金在保持规模效益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做好客户陪伴式服务,提升投资者教育质量,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管理,避免投资者追涨杀跌,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优质资产,这样才能够切实提升投资者收益与业绩水平,而优秀的持有体验也使得公募基金规模能够得到可持续地发展。

“过去公募基金更多关注的是管理规模的增长,重营销轻服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局面。”聂涵表示,未来,公募基金行业要走向高质量发展,一是从简单追逐管理规模和增长速度转变为注重增长的模式,更多关注如何让投资者赚到钱的问题,提升客户的信任感和获得感;二是从买方视角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合适的产品,优化持有体验,使资金“留得住”;三是持续合法合规经营,重视公司与产品层面的风险管理。

在客户体验提升方面,博时基金认为,可从“教育、陪伴、投顾、服务”四个方面,体系化升级客户服务的能力。要用客户喜闻乐见的形式,持续开展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教育。着力优化全产品线、全过程陪伴、知识共建共享型的客户陪伴体系。积极探索投资顾问业务,为客户做好资产配置。要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拓展用户服务的边界,丰富服务的场景,提供全过程、精准化、定制化的服务。

随着新发基金的不断增加,在做好投资业绩、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三者平衡的同时,要想在同质化的基金产品中脱颖而出变得更为困难。汪璐建议,要寻找自身的差异化之路。中小基金管理人在新发产品时经常会因为品牌影响力不如大公司,从而产品销售的规模不尽如人意。该类基金管理人应挖掘自身特色并重点发展,实现特色化和差异化的发展,例如着重发展指数基金、主题基金、浮动费率基金等,在特定的投资领域或市场细分中建立专业形象,从而吸引对此类投资有特定需求的投资者。

大资管时代“竞合关系”常存

不仅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0万亿元,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截至5月26日,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9.1万亿元,朝着30万亿元大关逼近。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大资管时代,不同资管机构具有自身不同的优势属性,不同资管机构之间在重叠的领域有竞争,但在互补的领域又有合作。

天相投顾表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投资者需求的多样化,财富管理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除了银行理财外,基金、信托、保险资管等其他类型的财富管理机构也将继续发展壮大,共同推动财富管理市场的繁荣。因此,“资管第一宝座”的演绎将取决于各家机构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以及投资者需求的变化。只有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投资者需求的机构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公募基金与银行理财二者从产品特征、渠道、交易等各方面来看可以说各有优劣,又都是居民进行财富管理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可以说二者未来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至于谁能‘领先’,归根结底还是看如何实现让客户赚到钱的目标,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聂涵谈道。

德邦基金指出,就目前的财富管理领域规模增长趋势而言,主要增量还是集中在低风险偏好的产品。客户关注的是财富的安全性,在低风险的前提下寻求更多增值的空间。在目前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等资管机构越来越趋于同频竞争的趋势下,未来“资管第一宝座”的演绎,根本上还是产品为王,能契合不同阶段的市场风格,持续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的机构,终将胜出。

汇丰晋信基金认为,在财富管理领域,投资者是第一位的。资管行业的长期高质量发展,取决于能否更好地服务投资者,满足投资者日益多元的资产配置需求。在这方面,公募基金也将继续在养老、海外投资、另类投资等方向持续发力,为投资者提供更好、更丰富的资产管理服务。

市场有效性提升

主、被动权益基金规模差距逐渐缩小

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0万亿元背后,权益基金内部发生分化,主动及被动权益基金规模此消彼长。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指数基金(包含增强指数基金)规模突破2.3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而主动权益基金(混合基金+主动股票基金)规模为4万亿元,距离历史巅峰时期的7万亿元规模下滑43%。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是近两年主动权益基金超额收益缺失,同时被动产品的配置属性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未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不断提升,机构投资者需求不断增长,这一趋势或有望延续。

主动及被动权益基金规模此消彼长

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0万亿元历史新高,主动及被动权益基金规模此消彼长,两者之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

Wind数据显示,早在2021年末,当时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一度攀升至7万亿元的历史高峰,指数基金当时的规模仅1.5万亿元,两者之间的差距约5.5万亿元。

到了今年3月末,随着A股股票ETF总规模突破1.79万亿元,带动指数基金总规模突破2.3万亿元。相比之下,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为4万亿元,两者之间的差距缩小至仅有1.71万亿元。

今年4月份,以主动权益基金为主的混合基金规模从3月末的3.65万亿元增长至3.72万亿元,单月环比增幅为2%。而A股股票ETF规模则从1.79万亿元增长至1.85万亿元,单月环比增幅超3%,继续保持着快于混合基金发展速度。

在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看来,主动权益和被动指数基金此消彼长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权益市场低迷,另一方面是因为主动投资超额收益信仰的缺失。“对比之下,投资者对工具属性产品的认可度日益提升。同时,在行业整体存量博弈的情况下,主动权益基金持续负超额使得规模持续下滑。”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汪璐也认为,过去几年主动管理权益基金表现不如同期被动指数权益基金,让不少基民对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信心有所下滑,从而转向投资被动指数基金。

“今年弱复苏和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题材炒作和行业轮动更加频繁。大多数主动权益基金是依靠基本面选股获取收益而不是参与市场轮动,在这样的环境下,主动权益基金在同一板块的整体仓位低于长期满仓的指数基金,当板块行情来临,主动型基金由于仓位较低而涨不过指数,导致近期业绩表现相对较弱。”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更细致地分析。

不过他也指出,再优秀的主动型策略也不是万能的,总有不适应市场环境的时候。短期跑输指数也很正常,重要的是长期业绩要能战胜指数,实现稳定的超额收益。

也有机构认为,被动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差距逐渐缩小或不是短暂现象,可能是未来的长期趋势。天相投顾援引海外数据称,“在海外发达市场,被动型基金规模远大于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而近期主动权益基金和被动指数基金规模的此消彼长也意味着A股市场正在走向更加成熟与理性。随着市场专业度的提升,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被动指数投资的优势或将更加凸显。”

指数基金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主、被动权益基金规模变迁,也给基金公司未来产品布局带来新的启示。

汪璐直言,未来国内指数基金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目前我国A股市场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市场尚不够成熟,主题基金仍会是个人投资者偏好的基金类型,发行各类创新主题基金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其次,随着机构投资者不断增加、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断成熟,市场有效性不断提升,市场alpha收益会不断收敛,象征市场beta收益的指数基金优越性将更为凸显;第三,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越来越丰富的投资机会,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也在不断丰富和增长,指数化产品可以更快、更好地满足投资者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投资需求。”汪璐指出。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亦认为,未来市场或继续震荡,叠加监管降费改革下指数化进程的加速,参考美国经验,未来主动权益基金超额收益弹性或不同以往。与此同时,持续负超额也将重塑负债端需求,未来着重波动控制的稳健产品或成为基金市场的主要需求。

“公募基金未来除了要锻造内功、持续提升主动投资能力外,还需要加大低波型产品和指数基金的业务创新力度,满足投资者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称。

“对于基金公司的启示是:一方面在产品布局上可以考虑提供更加多样更具特色的被动产品,丰富投资者的选项;另一方面是加强在主动权益的投研能力上的建设,以期获得持续的超额收益。”盈米基金研究院权益研究员聂涵也有类似的看法。

姚旭升则建议,随着市场行情逐渐复杂化,单策略产品对市场行情的适应度大概率不如多策略,基金公司应该重点开发多策略产品才能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帮助投资人改善投资结构,实现更好的投资体验。

而在权益基金方面,姚旭升认为,目前权益基金发行市场遇冷,也预示着A股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偏低水平,此时布局不用担心高位建仓的问题,未来随着市场行情的回暖,这些低位发行的权益基金往往能够实现不错的业绩回报。与此同时,目前ETF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导致ETF市场成为公募基金最卷的业务领域。基金管理机构应当深入研究市场未来趋势,积极开发优质的差异化产品,不断完善ETF产品供给体系,扎实做好产品设计及发行工作,满足投资人的多样化需求。

天相投顾则强调重视持有人体验的重要性。“基金公司最应该重视的是持有人的体验。因此,基金管理人应该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努力设计对投资者更加友好的产品,比如此前市场上发行的浮动费率基金就是很好的尝试。”天相投顾表示。

记者观察

行业提质增效迈向新高度

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丽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迈入30万亿元大关,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对于公募基金行业而言,30万亿元或许只是序曲。面对星辰和大海的前路,公募基金最核心要做的是,“实打实”提升投资者对公募基金信任和获得感。这需要用持续良好的中长期业绩表现,以及不断降低投资者的持有成本等去赢取。行业“提质增效”迈向新高度。

“实打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基金行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核心是提升投资者获得感,这是基金公司要“实打实”发力之处。

为了重塑信任感、提升投资获得感,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正从多个方面发力。首先,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夯实投研“基本盘”,强化基金经理业绩中长期考核、淡化短期排名,提升为投资者力争提供长期稳健回报的能力;其次,持续推进费率改革,全面优化公募基金费率,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成本。第三,加大投资者教育和陪伴力度,帮助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观念和提高投资能力。

国泰基金也表示,一方面要提高投研能力,创新产品服务,做好“稳定器”和“压舱石”。另一方面,逆周期布局,理性看待短期市场波动,做更多“难而正确的事”。从中长期看,公募基金赚钱能力显著,但由于公募基金产品布局和销售的顺周期效应明显,基民收益相对基金收益则较低,基民获得感仍有提升空间,这需要资管机构做更多“难而正确的事”。

盈米基金研究院权益研究员聂涵认为,需要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围绕投资者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对应的产品和服务。例如针对不同风险偏好、不同投资专业度的投资者提供针对性的持续沟通陪伴,提供投资者教育,以及从客户视角给出针对性的投资建议。

“基金公司在提升投资者对公募基金信任和获得感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打造一个良好的中长期业绩表现和降低投资者的持有成本等。”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认为,基金在提升投资者体验上也有其他改进空间:比如提升各种销售渠道的投资者体验,做好投资者的陪伴服务等。

此外,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表示,想要长期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基金公司应该把经营重心放在提升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的投资管理能力上,通过优秀的产品业绩,为投资人创造长期稳定的回报。

不断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创新是基金行业发展不竭动力,公募基金未来更应走创新之路。

谈及未来创新方向,博时基金就认为,要从投研能力、产品体系、数字技术、客户服务、商业模式上进行加快创新发展。“行业各公司可根据自身战略的规划,不断延伸资管服务的链条,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在股权投资、财富管理、REITs、海外投资、投资顾问、养老金融等方向,通过专业的子公司培育,加快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也更加丰富行业的增长曲线。”

一位业内人士的观点更具备代表性,从更微观层面表示,首先,持续迭代更新资产配置框架,围绕收益、风险与时间,不断完善更加适应未来市场的投研能力。其次,立足投资者长期利益与短期需求,从提供单一产品发展为提供满足客户精细化资金场景需要的综合解决方案。第三,建立更强大的平台与投研团队,并结合数字化支撑,在高成长赛道里面前瞻把握细分结构,捕捉机遇。第四,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各个产业的研究,尤其是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研究,通过行业布局与价值发现、积极参加创新产品、ESG投研融合等方式提升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贡献力。最后,持续进行数字化转型,让资产管理与服务更面向未来,从“千人一面”走向“千人千面”,真正将客户需求与产品服务匹配。

天相投顾也有自己的观点,从基民持有体验上来看,基金的产品创新应当注重基金投资范围以及投资策略的多元化,从而更好地匹配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此外,还应当注重风险回撤控制,从而尽量优化持有人的持有体验。基金管理人层面看,应当注重长效激励以及约束机制,从而更好地引导产品创新,为提升基民持有体验而赋能。

在新一轮AI浪潮之下,不少基金公司也看准这一方向进行创新。

汇丰晋信基金表示,借助AI、数字科技等新兴技术,公募基金行业未来的创新主要有三大方向。首先是投研能力的创新,搭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投研平台,建立高效率的投研信息共享机制,为投研工作提供全方位的生产力工具,实现团队内部的工作高效协同,为投资决策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建立以价值投资为基础的智能分析系统,帮助投资者把握中国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投资机遇。

其次是产品创新,除了投资方向和底层资产更加多元以外,未来公募基金行业也将在投资策略上加大创新力度,开发更多能够满足投资者不同风险收益偏好、不同投资久期和不同投资目标的创新产品。

最后是服务创新。未来借助AI和数字技术,基金公司有望实现投资者服务的千人千面,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陪伴,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做出投资决策,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编辑:舰长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超30万亿元!最新解读来了】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j5u4j9.riyuangf.com/quote/8522.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易阁移动站 http://j5u4j9.riyuangf.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