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把科技成果寫在大地上
2024-05-15 22:25

“李保國老師未竟的事業,我們來接力!”這是李保國服務隊眾多隊員的心聲。

李保國是河北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也是著名的經濟林專家和山區治理專家,他將畢生精力投入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帶領10余萬農民脫貧致富,被譽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常年的高強度工作使李保國積勞成疾,2016年4月10日凌晨,李保國教授因病去世。他獲得“時代楷模”“改革先鋒”等稱號。

“把科技轉化成生產力,要讓技術長在泥土裡。”“老百姓需要什麼,就研究什麼。”舉起李保國教授的“接力棒”,李保國服務隊接續奮戰在山區,致力於太行山綜合治理與經濟林產業化開發,走好產業興農路子,用科技的力量讓窮溝變富,讓荒山變綠。

2016年至今,在河北邢台,李保國服務隊隊員由最初的十幾人發展到現在的94人,分別為李保國科技興農服務隊、李保國科技興農專家團隊、李保國128技術服務隊。

科普宣傳到農家

“你們看,這個衰弱枝條要從距離大枝15厘米的地方修剪……”在河北省邢台市臨城縣趙庄鄉賈庄村,賈志華正在為果農作示范。他是李保國教授的學生,也是李保國科技興農服務隊隊長。

為傳承李保國精神、傳授科學管理技術,李保國生前的同事、學生共16人組成一支科技扶貧服務隊,走進大山深處、奔向田間地頭,常年為果農提供技術服務,2021年更名為李保國科技興農服務隊。

一個月的時間裡,賈志華和隊員至少有半個月在科普宣傳路上。過幾天,他又要去衡水市安平縣南廟頭村作技術指導。“農時不等人,核桃樹的修剪一點都不能馬虎,去看看才放心。”他說,“核桃種植是個技術活兒,得告訴種植戶種植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如何解決問題、怎樣提高產量等。”

沿著李保國教授的足跡,賈志華和他的隊友們從2016年6月開始,北上新疆、南下湖北,足跡遍布14個省份370余個縣(市、區),免費為核桃種植戶講解一系列管理技術,每年行程在20萬公裡以上。

搞科普並不容易。“最大的困難在於一些農戶的疑慮。”賈志華說。

“免費的?是推銷化肥的吧?”“能是真的專家嗎?”……前幾年,賈志華和隊員在推廣種植技術時,經常會被當成兜售化肥的推銷員,以至於在宣講前,總得先打開沒有裝貨的汽車后備箱以証明自己。即便如此,他們還是會被追問:“你們來我們這兒,開著車、燒著油,還不掙錢,圖啥?”

面對這個問題,他們用行動回答:為果農提供技術服務,探索一條生態改善、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山區發展之路。

“我們搞果樹研究,歸根結底是要為農民服務。”李保國教授的這句話,隊員們一直記在心裡。

去年夏天,臨城縣遭遇了連續強降雨,李保國科技興農服務隊指導大家通過挖深溝的方式排地下水。從去年8月起,服務隊成員陳利英和同事交替換班,每天往山上跑,觀察核桃植株與嫁接苗長勢,定期對土壤、葉片和果實取樣。

陳利英說:“這種排地下水的方法是否影響核桃樹生長,之前研究較少。我們記錄分析數據對摸清極端天氣下核桃樹的‘脾氣秉性’彌足珍貴。”

“實地多看看,數據就能更完善。”陳利英說,她和隊員們將數據保存在電腦裡,用於制作圖表,對比、分析數據。

“今后,我們還得嘗試新思路、新方法,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把李保國老師未竟的事業堅持做下去,讓更多人學會果樹科學管理技術。”陳利英說。

科研成果進田間

“盡快剪掉生虫的核桃枝,否則會傳染給整棵樹。”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研究員、李保國的妻子郭素萍正在為邢台市臨城縣賈庄村的果農講解核桃樹管理技術。

一身迷彩服、一雙膠底鞋,是郭素萍日常的裝扮。“上山下地比較方便,又能跟村民打成一片。”她笑言道。

李保國科技興農專家團隊將工作站建在果園旁。2019年,為了方便果農學習果樹科學管理技術,郭素萍組織5名河北農業大學教授,以及6名本地核桃、蘋果專家組成專家團隊,在臨城縣建立起工作站,線上、線下為農民提供科技服務。

這些年來,郭素萍和團隊始終奮戰在山區綜合開發、鄉村振興的第一線,把科研成果送到農民手中。“我們的工作,就是堅守在田間地頭,及時發現果農生產中面臨的問題,不斷地研究、解決問題,讓果品越來越好,讓果農受益。”郭素萍說。

“核桃皮長黑褐斑咋治理?”“樹上開始有黃葉了,是什麼原因?”“核桃管理應該注意啥?”……這樣的求助信息,經常出現在李保國科技興農專家團隊的工作群裡。

李保國科技興農專家團隊成員張雪梅告訴記者,深入農村為果農提供技術指導,已經成為團隊成員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解答果農疑問,遇上電話中說不清楚的問題,團隊成員就抽出時間開車跑一趟。

“我每年超過300天都在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果樹管理技術指導。”郭素萍說。

李保國科技興農專家團隊還編制了核桃、蘋果、板栗等果樹管理技術資料,並進行科普知識展示推廣。他們在各地義務開展科技志願培訓活動,幫助種植戶增收近2億元。

郭素萍說:“作為一名林業科技工作者,用科技讓荒山披綠、讓農民致富,才能體現人生價值。”

特色種植富百姓

從邢台市內丘縣城出發,沿328省道西行,穿過一片平原和淺山丘陵,便進入莽莽太行山區。沿著蜿蜒的山路再行駛半個多小時,漫山遍野的蘋果樹映入眼帘。

一支由崗底村村民組成的蘋果技術服務隊從這裡走了出去。這支隊伍叫李保國128技術服務隊,他們是李保國生前指導過的、有專業技術職稱的果農。

“當年,李保國教授把種植技術傳授給果農,還為崗底蘋果制定了128道標准化生產工序。”李保國128技術服務隊隊員楊書海說:“如今,我們也在千方百計地把科技這把‘金鑰匙’傳下去,培養更多農林人才。”

李保國128技術服務隊隊長楊雙奎介紹,“128”指的是崗底蘋果128道標准化生產工序,指導果農像工人生產標准件一樣生產蘋果。“剪枝、授粉、疏果、套袋、施肥……按這個標准生產的蘋果果形、著色、個頭像一個模子脫出來的,讓‘崗底蘋果’成了響當當的品牌!”他說。

楊雙奎的另一個身份是崗底村高級技師,在他的帶領下,崗底村擁有了一支技術過硬的現代職業農民隊伍,近200名村民獲得國家頒發的証書。這些持証上崗的果農,按照李保國教授的設想,用技術改變了一個又一個果園。

這些年,沿著李保國教授走過的地方,邢台、邯鄲、石家庄……19個鄉鎮371個行政村都留下了李保國128技術服務隊的足跡,團隊先后培訓農民5000多人次,接受技術咨詢8000多人次,發放林業技術資料2萬多份。

“我們還選取果農種植蘋果樹的真實案例,將崗底蘋果的128道生產工序編寫成128個科普故事。”楊書海說,當前,他們正通過網絡平台將這些科普故事送往更多農民手裡。

植林種果,科技興農,提升經濟林產業質效,李保國服務隊從未停止探索——

楊雙奎等人帶頭完善大苗重茬建園技術,“1年栽樹,2年見果,3年畝產2500公斤”的願景成為現實,蘋果畝產達到2881公斤﹔

郭素萍帶領團隊開發出核桃低產劣質園改造技術,使低產低效核桃園畝產量提高110公斤,畝產值提高2200元﹔

張雪梅繼續開展“紅樹莓課題”研究,紅樹莓高效配套栽培技術使三年生紅樹莓畝產值達1萬元以上,並實現了工廠化育苗,年產苗量在400萬株以上……

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越來越多的服務隊隊員正腳踩泥土,行走在太行山間,把科技成果寫在大地上。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把科技成果寫在大地上】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j5u4j9.riyuangf.com/quote/8004.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易阁移动站 http://j5u4j9.riyuangf.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