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上海科技创新氛围越来越“燃”
2024-05-27 16:04
本报记者 俞陶然

10年前的5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工作,要求上海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如今,上海已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正在向“着力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这一目标迈进。

回首过去10年,一组组对比数据显示出上海科技创新的高度、浓度、速度持续提升。展望未来,上海将继续加快建设国际科创中心,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

科创高度

强化策源,排名指标不断攀升

19、12、11、9、8、6、5——这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自2017年发布“全球最佳科技集群”以来,上海历年的排名变化。在2023年“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榜单上,上海—苏州位居全球第五。如果将上海单列,则排名全球第六。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介绍,科技集群排名主要根据区域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和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论文量占全球总量的份额。近年来上海名次的稳步提升,源于这两个指标的增长。特别是PCT国际专利,这个主要反映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指标曾经是上海的一块短板,2014年的申请量为1038件,到2023年年底已升至6185件。

论文方面,上海不仅在数量上持续增加,更是在国际三大顶尖科学期刊上发文数量显著增长。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海科研人员在《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论文31篇,占全国17.51%;2023年,达到131篇,占全国26.63%。

这些排名和指标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过去10年,上海持续提升科创高度,强化了创新策源功能。在基础研究领域,上海的经费投入从2013年的54.87亿元增至2022年的180.59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从7.06%增至9.11%。投入的增加以及科研组织的优化,催生了一系列基础研究重要成果: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创建出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揭示新冠病毒逃逸抗病毒药物机制……2013—2023年,入选历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上海科研成果有20项,占全国20%。10年间,上海有50个基础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占全国14.3%,其中一等奖2项。

创新策源功能强化的背后,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功不可没,为原创研究提供了利器。过去10年,已建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从4个增至15个,设施数量、投资金额和建设进度均全国领先。“十四五”时期,张江布局了五代光源预研等新一批设施项目,将继续打造以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为核心,生命、能源、海洋等多领域大科学设施高度集聚的创新策源高地。

科创浓度

高质量孵化器“点燃”创业氛围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不但要有科创高度,也要有科创浓度。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表示,为提升科创浓度,上海正通过构建更加完备的科技金融体系,发现价值、汇聚资源,全力打造各类科创孵化载体,建设高质量孵化器,打造科技创新“核爆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回首过去10年,上海的科创浓度持续上升。以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例,2014年为5433家,2023年已达到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猛增,为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提供了沃土。截至今年4月,上海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共91家,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名第二;总市值超1.27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创新浓度与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各类科创孵化载体密切相关。据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统计,2014年,全市共有118家科创孵化载体;而今,载体数量已超过500家。

2023年6月,《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到2025年,培育不少于20家高质量孵化器,示范带动不少于200家孵化器实现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升级; 下转 5版(上接第1版)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等联动发展,孵化培育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瞪羚企业(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1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和一批硬科技企业;带动形成若干孵化集群,打造2—3个千亿级产值规模的“科创核爆点”,初步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企业首选落户城市。

“2023年,我明显感受到上海的科技创业氛围被点燃了。”璞跃中国首席执行官徐洁平感叹。璞跃这家源自硅谷的孵化器,去年入选了首批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名单。展望未来,上海的科创氛围将越来越“燃”。市科委将聚焦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培育更多的高质量孵化器,并引导它们设立早期孵化基金,推进“投孵联动”,助力科技小企业加速成长。

科创速度

制度创新加速技术交易和引才

科技创新离不开制度体系的支撑。10年来,上海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先后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科创“22条”)、《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科改“25条”)和《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这三个纲领性文件,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为加快构建适应创新发展规律、科研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制度环境进行系统设计,也提供了法治保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2017年以来,上海先后推出法规和政策“三部曲”:《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意见》《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充分激发了科研人员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积极性。

“三部曲”的成效,从上海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数据的10年变化可见一斑。2014—2018年,经上海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认定登记的合同项数都为2万余项;从2019年起,开始超过3万项,2023年达到50824项。合同总金额也大幅增长,从2014年的667.99亿元增至2023年的4850.21亿元。

“除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上海技术合同成交额的增长还与三个因素有关。”市技术市场办主任周敬分析,一是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了技术交易,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上海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创新技术输出能力快速提升;二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上海与苏浙皖之间的技术合作越来越多,技术流动日益频繁;三是国家和上海围绕技术合同登记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基础研究合同税收优惠,激励高校院所和企业积极登记。2023年,上海技术合同成交额排名全国第二。

科创政策也加速了上海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增长。据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统计,2014—2023年,上海高被引科学家入选人数从14人攀升至135人,其中以赵东元、樊春海、贾金锋、田禾等为代表的交叉学科高被引科学家增长数最为突出,从2014年的9人增至2023年的99人。近年来,在沪两院院士人数也在增长,2023年共有18位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创历年新高。随着科研环境和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上海将吸引、培育出更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壮大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力量。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上海科技创新氛围越来越“燃”】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j5u4j9.riyuangf.com/news/19862.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易阁移动站 http://j5u4j9.riyuangf.com/mobile/ , 查看更多   
最新新闻
百度地图
百度地图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服务覆盖全球200+城市及国家。导航可信赖、语音交互更简单、数据丰富更贴心的百度地图,致力于
QQ拼音输入法 6.6.6304.400
QQ拼音输入法简称QQ拼音是腾讯公司研发的汉中文简体文字输入法。QQ拼音输入法拥有六千种分类词库供您使用,而且字字精准,支持全
加拿大元人民币
亿资石油: 前海油连阳后面临调整 谨慎关注上升趋势线支撑 19:21 欧元区和美亿资石油: 前海油连阳后面临调整 谨慎关注上升趋势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0)
可以看世界街景的软件非常好用的地图软件,软件上面的功能十分的强大,世界街景3d世青、世界街景地图、世界街景3d地图等软件能够
宜丰县人民政府
温馨提示:想了解最新招工信息,定要关注公众号二维码哟↓↓(求职简历可向邮箱360666790@qq.com进行投递;如发现企业招聘信息不
期货市场的规模化意味着什么(期货市场的规模化意味着什么呢)
什么是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是一个交易标准化期货合约的场所。这些合约允许买卖双方在未来某个特定日期以预定的价格买卖特定的商品
期货波段建仓机会(期货波段建仓机会大吗)
何为期货波段建仓?在期货交易中,波段建仓是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通常为几周或几个月),基于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分批买入或卖出
黄金外汇期货基金怎么样(黄金外汇期货基金怎么样啊)
黄金基金是投资组合中一种日益流行的资产类别。它们提供潜在的收益和多样化,但也有固有的风险。旨在提供黄金外汇期货基金的全面
网站地图
6月22日,WaterBiologyandSecurity期刊影响力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举行。根据日前科睿唯安发布的2023年度《期刊引证
本企业新闻